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13:16:13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 正文

    书记组长谈丨找准切入点,抓实着力点,把握关键点,以有力有效监督护航“十项行动”④

    发布时间:2023-06-29 09:48:11 来源:“廉韵津沽”网站

    编者按

    我市开展“十项行动”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助力推动“十项行动”走深走实。“海河清风”微信公众号和“廉韵津沽”网站推出系列专栏报道,约请各区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各派驻(派出)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讲思路、谈举措,敬请关注!

    北辰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郭莹

    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政策落实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国企改革提质、乡村振兴促进、重点案件查办、干事创业暖心、护航发展清风”等八项监督工程,全力护航“十项行动”,为奋力开创经济强区、魅力北辰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深刻理解丰富内涵,找准监督“发力点”。落实“十项行动”是推动北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标”,为统筹推进改革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点任务提供了目标指引。区纪委监委紧密融入全区围绕“十项行动”开展的“辰兴十问”大讨论和“无奋斗·不北辰”辰兴十干实践活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中来,锚定奋斗目标,明确用力方向。准确把握职能定位,找准监督“切入点”。出台关于持续深入监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见效的工作方案,细化形成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落地见效的监督举措,明确开展八项监督工程,作为服务保障“十项行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做好指导推动、督查检查、线索督办、执纪问责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完善政治监督台账,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精准锚定目标方向,找准监督“关键点”。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打造北辰京津医药谷、智能制造谷等事关全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2023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和民心工程,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突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全周期监督”和“监督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两个监督重点,强化监督质效。

    河西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王冰

    扎实开展政策落实“清障”、招商引资“清梗”、窗口服务“清风”、行业治理“清源”、政商关系“清爽”、醒神赋能“清心”“六清行动”,有力护航“十项行动”。一是做实日常监督,确保政治监督常态长效。将“十项行动”和区委“1+10”实施方案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健全台账、细化清单,建立“总结+调度”专班推动、“室组+部门”协同监督、“督查+评价”双联双督等机制,通过专项检查、巡察监督等形式,重点监督政治站位、政治态度、工作举措、落实成效。针对牵头协调强度不够、“交账”节点不明等14个问题,约谈21人,制发提示函9份。二是坚持定期调研,精准解决突出问题。围绕部门履职、服务质效、纪律作风等不同专题,由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成立10个组,坚持每两个月开展一轮调研监督。针对发现的责任压得不实、动力衰减等8个方面31个问题,制发工作提示13份,向区委提出建议45条,并会同区委办向涉及问题的22个部门反馈,督促举一反三、立行立改。三是明确正负清单,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台河西区优化营商环境“十鼓励”“十严禁”,并制发34家涉企服务部门,划出“底线”“红线”。向200余家重点企业发送“联系企业清风服务卡”,公开举报电话。从“两代表一委员”中选聘2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选取10家重点企业设立营商环境评价“监测点”,对违反“十严禁”问题快查快结。四是精准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制定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开展容错纠错的工作办法,明确8种容错情形、6个判断标准和4个容错条件,打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回访教育“组合拳”。

    西青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张楠

    制定关于监督推动“十项行动”落地见效的工作方案,采取“四盯四不盯”模式,加大对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一是不盯文件盯执行。聚焦西青区农村“三资”体量大的突出特点,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与区农委建立信息共享、问题移交、联动督导等工作机制,对全区9个涉农街镇36个村集体开展跟进监督。利用“廉韵西青”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通报曝光2起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持续形成强烈震慑。二是不盯汇报盯实情。围绕稳经济运行,开展项目引进落地中违纪违法问题专项监督,推动街镇、经开集团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形成项目底账和问题台账,向存在漏报错报的4个街镇、3个委局制发提示函。深入企业实地走访,了解有关部门在拆迁征地补偿、项目引入与服务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属地及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情况,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议。三是不盯花招盯运行。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对10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把手”信访、问题线索和受处分情况“大起底”,今年以来共立案6人、留置4人。推动区医保局加大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虚假治疗、串换诊疗项目等“花招”问题的查纠力度。四是不盯口号盯作风。启动国企整肃“四项行动”和市场安全点题监督,剑指思想消极、畏首畏尾、能力不足、影响发展的“太平官”,对“十项行动”落实过程中甘当“吃瓜群众”的重拳出击,着力解决“推、拖、怕、贪、慢、庸、假、私”等不良风气,进一步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兴奋起来、思想上警醒起来、工作上紧张起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委纪检监察组组长 李树起

    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扎实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服务保障“十项行动”落地落实。立足服务保障,完善监督机制。建立领导推进机制,推动驻在单位党组出台关于实施市场监管“五大工程”的通知,以市场监管之为推动“十项行动”落地落实。成立专项监督专班,制定专项监督方案,建立职责清晰、目标明确、专人专责的监督工作体系。建立统筹联动机制,与驻在单位党组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定期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研究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建立精准监督机制,针对“十项行动”和市场监管“五大工程”,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以台账管理、项目化落实确保落实到位。强化系统协同,汇聚监督合力。深化专项监督联动,聚焦市场监管“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四大安全,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等专项整治。强化纪巡联动,制定关于加强巡察整改日常监督工作的意见,健全巡视巡察整改日常监督机制。推动市场监管与行风建设联动,立足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把行风建设落实情况纳入主体责任考核,把监督融入行风治理,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强化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注重激励约束,增强监督实效。前移监督关口,通过带题调研、监督检查、座谈了解等方式加强督促提醒,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及时纠偏。精准规范问责,以严肃精准规范问责传导压力、夯实责任,针对落实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督查“走过场”问题,驻在单位1名正处级领导干部被问责。激励担当作为,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教育工作机制,通过提醒提示、集体约谈等方式,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市纪委监委驻市高院纪检监察组组长 王荣

    紧盯市级法院职能作用发挥,围绕司法服务保障“十项行动”举措的制定和落实,建立全流程监督闭环,保障“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一是聚焦方案制定,强化司法服务保障措施。成立4个纪检监察小组深入5家市级法院,通过列席会议、驻院监督等方式,推动各院“一把手”带头思考谋划,研究制定服务保障“十项行动”措施170条,内容聚焦京津冀法院审执联动、自贸区法院建设、天开园建设司法保障等,为“十项行动”保驾护航。二是聚焦措施落实,确保工作走深走实。深入市级法院开展调研式监督,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推动清除影响审判执行工作发展的障碍。开展嵌入式监督,推动审判管理部门以案件质量评查为突破口,对“问题案件”审判人员问责处理,有效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针对行政诉讼案件“人情困扰”隐患,推动完善行政案件跨区域管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法治天津建设步伐。针对天津海事法院跨区域审判管辖特点,联合院党组深入港区企业调研,实地了解推动以海事司法服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督促建立任务清单,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三是聚焦司法服务质效,以能动司法提升审判执行效能。依托与市高院党组联合制定的联动监督指导工作办法,推动市高院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条线指导作用,对全市各级法院落实“十项行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完善台账管理,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深入开展法院系统“以案四说”,深化回访教育,对整改得力、综合表现好、已过处分影响期、符合重新使用条件的受处分人员及时向组织部门推荐任用,对被诬告陷害干警及时予以澄清正名,形成主动担当、争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为“十项行动”开展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