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13:16:13

热门关注

    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关注 > > 正文

    重磅实录!北辰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4 15:23:12 来源:“微北辰”微信公众号

    10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辰区专场。北辰区委书记倪斌、北辰区发改委主任高俊杰、北辰区城管委主任赵岩、北辰区教育局局长韩颜洁、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于淼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北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图片

    倪斌介绍:

    “十四五”时期,北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辰兴十干”的奋斗精神,扎实推进“十项行动”、“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牢牢扛起“经济大区”之责,2024年经济总量较“十三五”末增长14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万元,较“十三五”末增加1.8万元,经济强区、魅力北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回顾北辰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进”。

    五年来,服务重大战略纵深推“进”,协同发展的成果更加丰硕。我们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累计引进首都重大项目105个、总投资330亿元。一是承接载体全面起“势”。坚持“人产城”融合理念,高水平推进“双谷”建设,京津医药谷规划设计、基础配套、产业招商全面推进,“一轴两翼、双核引领、多点共生”格局加快形成。智能制造谷纳入全市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落地茵梦达、SMC二期、北斗伏羲全国研发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集聚各类企业超600家。二是产业协作乘“势”而上。聚焦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体系,17家企业纳入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本特勒成为小米汽车主要供应商。发挥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辐射作用,打造全市首家科技成果转化超市,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400亿元。三是交通互联蓄“势”勃发。骨干路网四通八达,京滨城际北辰站直通北京市中心,地铁4号线北段竣工通车,全面融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

    五年来,新质生产力培育加速迈“进”,产业蝶变焕新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立足工业强区定位,聚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智能算力、低空经济、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打造“2+3”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突出“高端化”。引入北京大学京津冀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坚持“产学研医”一体化推进,肿瘤靶向药研发等成熟项目年内落地,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31家。依托北京大学“GeoSOT”核心技术,建成京津冀首个低空立体交通系统,围绕政务巡检、医疗配送、快递物流等领域开发“低空+”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经济创新运营示范区。二是突出“链群化”。坚持“龙头牵引+集群配套”双向发力,累计招引重点项目558个,内资到位额超700亿元。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链上企业超1500家,形成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5条百亿级产业链。天士力医药与华润三九实现强强联合,生物医药产业形成“研发—制造包装物流销售”完整产业链条。江天大数据由“钢铁巨头”转型为“数字先锋”,投资120亿元建设京津算力产业园。三是突出“规模化”。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超300亿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5家,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家。

    五年来,改革开放步伐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的姿态赢得发展主动。一方面,改革之路越走越宽。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完善党工委领导的“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北辰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位列全国第22名。创新开展“三问三解”助企活动,深化企业全周期服务改革,“项目+团队”服务品牌向全国推广,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较“十三五”末增长30%。另一方面,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全区外商投资企业达340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4家。弗兰德、乐金电子、采埃孚等一批外资龙头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其中弗兰德累计10次增资,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十四五”时期,全区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民生福祉保障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我们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一是公共服务提质提效。高质量办好20项民心工程,光华外国语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天津实验学校建成投用,新增中小学幼儿园24所、学位1.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每千人口2.81张增至4.8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更新改造供热、供水、燃气管网718公里。二是文化事业有声有色。落实“四个以文”重要要求,打好“辰文”惠民、“辰蕴”传承、“辰融”联动、“辰景”业态、“辰兴”悦动五张牌,“天穆杯”小品展演、“北辰杯”环渤海青歌赛等文化品牌享誉全国,田氏船模、北辰民间绘画、马氏古彩戏法等非遗作品亮相上合组织峰会。坚持文体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全国射箭巡回赛、全国青少年轮滑比赛等赛事,北辰健儿在巴黎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上摘得6金3银。三是基层治理出新出彩。创新“一核多圈、多委合一”工作体系,经验做法入选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蝉联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站在“十五五”新的起点上,北辰区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精神和“辰兴十干”的奋进姿态,创新竞进、善作善成,不断开创经济强区、魅力北辰建设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答记者问




    以“辰兴十干”激发活力 打通存量资源盘活路径 推动营商环境向优向好

    新华社近年来,北辰区创新开展“辰兴十干”系列活动,引起广泛关注。请问北辰区是如何以“辰兴十干”的奋斗精神,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各项重点工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近年来,北辰区坚持“实干为要、务实兴区”,把“干的导向”和“选的风向”统一起来,聚焦“想干、能干、会干、真干、敢干、巧干、认干、苦干、快干、齐干”十个方面,创新开展“无奋斗不北辰·辰兴十干”“辰兴十干·五解五促”“辰兴十干·善作善成”系列活动,以“十干”促“实干”、以“作为”定“座位”,激励全区党员干部靠干破解发展难题、用干实现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区上下“实干”的导向更加鲜明树立、“实干”的方法更加融会贯通、“实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实现了思想之变、作风之变、能力之变、发展之变。


    我们以“辰兴十干”激发活力,推动“三新三量”亮点纷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将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建立“2+8+17”工作机制,统筹“租售融用”多种方式,“一产一策”打通存量资源盘活路径。敏锐捕捉央企通用技术集团在津投资意愿,盘活3.8万平方米创智天地大厦,引入通用机床全国工程研究院,已入驻高层次人才超500名,着力打造国家级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基地。通过空间再造、功能重塑、业态升级,形成茂亚广场、红年邻里商业Mall、华北汽贸园、悦动辰星体育公园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十四五”期间,累计盘活土地7657.8亩、房产123.65万平方米。


    我们以“辰兴十干”助企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向优向好。秉持“帮助别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创新开展“三问三解”助企活动。“三问”,就是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展中遇到难题和未来发展打算,“三解”,就是精准解决企业发展当下难题、发展要素制约和未来发展面临困境。我们坚持以“问”促“解”,全区党员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细节工作法”,累计走访服务企业2.7万家次,解决雅迪电动车新增产线、乐金电子原材料进口等问题近万个。连续举办三届“金融周”活动,帮助企业获得62亿元信贷支持,以“随叫随到、叫谁谁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助力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我们以“辰兴十干”破解难题,推动民生实事可感可及。坚持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秉承“决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理念,亮剑突围、创新突破,抢抓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新政策等机遇,举全区之力破解城建领域难题,前进村危房排险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十四五”时期,解决1万余户还迁安置问题,让老百姓圆上了“安居梦”。



    以创新驱动 靠实干突围 承接动能持续增强 承接活力全面激发 承接土壤更加丰厚

    天津日报:请问北辰区“十四五”期间,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上有哪些创新实践和突出成效?


    高俊杰:“十四五”以来,北辰区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创新驱动、靠实干突围,在载体能级跃升、产业体系重构、发展环境优化上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一是以新载体聚能,承接动能持续增强。全力推动“双谷”建设,京津医药谷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同步推进,华银康、普巨生物等百余家重点企业入驻,北京大学京津冀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将于年底前正式运营;智能制造谷纳入全市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合作平台,聚集专精特新、科技型和创新型等优质企业194家,茵梦达全球产线最全的电机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主体完工。全区市场化引进中材节能区域总部、通用机床全国工程研究院、精雕数控机床等一批高质量央企民企项目,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以新产业破局,承接活力全面激发。立足资源禀赋建设“2+3”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研发在京、转化在辰”创新生态。智能算力领域,京津算力产业园加快建设,江天大数据PUE指标领跑行业,营收连续实现几何倍数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低空经济领域,建成低空空域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完成209平方公里空域图和飞行管理系统搭建,拓展水域巡查、道路交通管理等14类68个政务巡检应用场景,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新样板;机器人领域,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和机器人产业园,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促进中心,联合彼合彼方、昊野科技等机器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为本土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沃土”。


    三是以新环境筑基,承接土壤更加丰厚。交通上,京滨城际北辰站、地铁四号线北辰段开通运营,京津塘高速九园路出入口加速建设,深度融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服务上,北京市十一学校天津实验学校新校址启用,英才高中、弘博职校等教育资源落地,与北大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实现常态化医疗合作,16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让协同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区百姓;品牌上,我们全力打造“魅力北辰 运动之城”,承办了轮滑、射箭、花毽等多场国家级、地区级赛事,在京津冀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回望“十四五”,北辰区走出了“以高水平载体承接高端要素、以特色化产业塑造竞争优势、以优质化环境筑牢发展根基”的协同发展新路径。展望“十五五”,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续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北辰新篇章!



    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引领 在“精细”与“智慧”上双向发力 擦亮宜居底色 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网:请问“十四五”期间,北辰区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强智慧精细管理上有哪些重要进展?


    “十四五”期间,北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天津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引领,在“精细”与“智慧”上双向发力,推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一是精耕细作,以绣花功夫刷新“城市颜值”,擦亮宜居底色。我们坚持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市容环境提升的全过程。一方面,严格落实作业规范,做到“路见本色、标线清晰、设施整洁”。另一方面,注重城市空间的“精雕细琢”,围绕地铁4号线11座站点,精心设计、逐一打造站点“口袋”公园,绿化总面积19万平方米,以点连线打造京津路绿色走廊,让交通节点成为市民可步入、可休憩的靓丽风景线。同时,我们创新构建了“人工巡检+高点监控+无人机低空巡飞”的立体管控体系,对全长15公里的北辰郊野公园生态美丽、运行安全提供保障,让绿色生态成为北辰的动人底色。


    二是智慧赋能,以科技手段筑牢“安全防线”,守护万家安宁。我们深刻把握数字化趋势,率先建成覆盖外环线内67平方公里及14个街镇网格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累计高效处置部件、事件类问题超10万件,整改核查率达98%,形成了可推广的数字城管经验。在燃气安全领域,推动企业高标准投入1000万元升级场站,成为全市标杆,同时,组织企业建立液化气动态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从液化气充装、配送到用户端安检的全链条数字化监管,实现“一户一档、一瓶一档、瓶安到家”,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暖心服务,以高效供热提升“温暖指数”,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充分利用超长期国债和“两重”政策窗口期,投入资金3亿元,改造老旧供热管网210公里,为数以千计的居民更新户内设施,有效提升供热硬件保障水平。着力推动供热系统智慧化升级,建立完善区级供热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调整各供热站运行参数。同时,区属国企供热服务信息化平台可实时掌握工单分布和维修人员位置,实现“就近派单、快速响应”,这套组合拳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居民体验,用实实在在的“温暖”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紧扣建成“教育强区”总目标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合作 各类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

    中新社:近些年,北辰区教育事业效果显著,请介绍一下北辰区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成果和下一步规划?


    韩颜洁:“十四五”期间,北辰教育事业实现整体提升、协调发展。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累计投入教育经费85.39亿元,年均增长2.82%。推动北京十一学校、华辰高中新校区、九十六中学新址改造等重点项目落地完工,教学设备同步更新换代,数字化教学、智慧校园建设不断升级,师生教与学的环境更加智能高效、具有个性化。在教育资源布局方面我们引进上海光华、南开中学、新华中学等优质资源,深化华辰、实验、普育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全覆盖推进,把更多“民生愿景”转化为“幸福实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同时,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品牌赋能等方式,为基础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质量提升上我们实现各学段全面突破。学前教育成功获评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在我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认定,普通高中迈向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良好态势,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特殊教育入选新一轮国家改革实验区。可以说,各类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全面形成。


    我们不只关注分数,北辰教育更关注孩子的视力、体重和心理健康,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在全市首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深化“大思政课”建设,致力于“五育”融合,打造更适合孩子的“户外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在挥洒汗水、沐浴阳光的同时,也能习得技能、培养爱好“健康第一”的理念刻进教育的DNA里。此外,我们深知区域教育发展的底气在于师资的厚度北辰探索形成“三层五级”教师梯队培养模式,正高级教师、“津门三杰”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教育底座更加坚实。为有效减轻家长升学焦虑,我们还在区内优质学校进行九年一贯制、十二年制培养模式探索,通过一站式升学、贯通式培养,能让家长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上,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展望“十五五”,北辰教育将紧扣建成“教育强区”这一总目标,重点推进三大任务:一是优化资源布局,在普育学校、实验中学、东堤头中学增加高中部,形成集团化办学小初高贯通培养,完善区域优质高中学位供给机制,构建基础教育育人新载体;二是深化育人改革,发挥四十七中学“头部效应”,引领全区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推动高中招生比例达到80%以上;三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成20所人工智能教育标杆校,2030年实现90%以上学校覆盖人工智能教学环境,将科技势能转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功能。未来五年,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北辰力量!



    持续优化体制机制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创造“北辰加速度”

    天津广播:请问北辰开发区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绩?


    淼:“十四五”期间,北辰开发区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24年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北辰开发区位列全国第22位,天津市第2位,创近年来最佳成绩。202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3.1亿元,占全区近六成,税收收入55.96亿元,占全区一半以上,实际使用外资9691万美元,同比增长691%,今年1—9月,实现外资到位额1.47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146%。实现产业项目到位额78.35亿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全区经济“主发动机”作用更加凸显。


    近年来,北辰开发区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加力推动国家级经开区管理制度改革,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引入一批高质量项目落位,区域产业链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是新兴产业取得新成效。共建北京大学京津冀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前端布局低空经济,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北京大学合作引进北斗伏羲低空经济全国研发总部项目,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与新赛道布局,打造双中心多场景全链条的低空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低空经济生命力与实体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良好融合。二是支柱产业取得新突破。2024年开发区联合通用技术集团,引入通用机床全国工程研究院,成为通用集团打造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基地和机床行业高端人才聚集地的主支撑。该项目从初步接洽到注册落地仅用87天,创造了“北辰加速度”。三是老企业焕发新活力。推动雅迪二期等在建项目19个,总建筑面积107.8万平方米,总投资69.87亿元。开发区老牌制造业龙头弗兰德自1996年落户北辰开发区后,至今历经10次增资扩产,投资总额超26亿元,在辰产值占企业全球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在德国本土之外最大的齿轮箱及发电机制造基地,目前已成长为中国区总部及企业在亚太地区唯一的机械传动研发基地。


    北辰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产业链招商+精准服务”为支撑,通过龙头培育强链、数字转型赋能、开放合作聚链,在辰发展的企业持续增资印证了“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与产业生态的强大吸引力,为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宝贵实践范式。开发区将以“辰兴十干”“善作善成”的奋斗姿态,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问题清单+满意答卷”的服务模式,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建设,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