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6 11:11:31 来源:“微北辰”微信公众号
日前,《旗帜》杂志(2025年第7期)刊发区委书记倪斌署名文章《牢记嘱托 实干奋进 谱写天津北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文如下: 天津市北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有效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精神和“辰兴十干”的奋进姿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在服务重大战略上实干争先 产业协作聚势赋能。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面深化与在京央企国企、高校院所对接,三年来引进首都重大协同项目78个、总投资270亿元。坚持“人、产、城”融合理念,依托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京津医药谷、智能制造谷重点承接载体,打造“双千亿”产业增长极。积极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构建具有北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协同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引入京冀科创资源,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智能算力、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依托北京大学前沿技术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化应用,吸引北斗伏羲低空经济全国研发总部落户北辰,江天京津算力产业园启动建设,聚力打造京津冀最大的AI算力平台。聚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市前列,驻区高校天津商业大学研发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交通互联一体发展。京滨城际铁路北辰站建成投用,与北京主城区、城市副中心交流更加便捷,京津“同城效应”进一步放大。聚焦港站城融合发展,加快陆路港大北环铁路物流中心建设,与天津港集团达成合作,协同发展适港产业,促进“公铁海空”联动发展,助力打造天津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 在激活发展动能上实干争先 激发动力活力。深入推进国家级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委会+公司”管理机制,优化人员选聘、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制度,推动行政审批事项下沉,做强招商服务功能。创新外贸发展业务增长有“幅度”、宣传政策有“广度”、服务企业有“温度”、落实政策有“力度”、商海联动有“深度”的“五度”工作法,深化政务服务全生命周期改革,推出多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特色场景清单,“网上办”“一次办”比例达96%。 做优发展增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建立盘活存量工作机制,探索商务楼宇跨区域盘活、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政策措施,“一产一策”明确盘活路径。盘活创智天地大厦,成功引入通用机床全国工程研究院,打造国家级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推动一大批“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破解发展难题。践行“一线工作法”“细节工作法”,深入开展“三问三解”助企活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企业现场办公,详细询问生产经营状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打算,在惠企服务中精准解决发展当下难题、发展要素制约和未来发展面临困境。带动全区党员干部走访服务企业,解决雅迪电动车新增产线、乐金电子原材料进口等各类问题5000余个,助力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改善民生福祉上实干争先 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办好20项民心工程,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着力满足“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实际需求。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成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前进村铁路职工宿舍危房排险工作,高质量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实现全覆盖,城区业态、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实施高质量文化供给。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打好“辰融”联动、“辰景”业态、“辰蕴”传承、“辰文”惠民、“辰兴”悦动五张牌,“天穆杯”小品展演、“北辰杯”京津冀暨环渤海地区青年歌手大赛等文化服务品牌享誉全国。2021年至2024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区)测评优秀等次,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不断增强。坚持文体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全国射箭U14、U16等多场国家级赛事活动,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消费新样板。 保障高水平安全稳定。坚持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和突出问题整改,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打造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和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室“三室联建”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北辰区人民法院青光法庭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的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北辰区人民检察院获评全国模范检察院。 在夯实基层基础上实干争先 干字当头锤炼过硬作风。坚持实干为要、务实兴区,创新开展“辰兴十干”系列活动,将“干”的导向和“选”的风向统一起来,激励党员干部想干、能干、会干、真干、敢干、巧干、认干、苦干、快干、齐干,实现思想之变、作风之变、能力之变、发展之变。搭建“知事识人”数据管理平台,举办“辰青”系列实训班次,提拔任用的干部中80%以上来自一线岗位,推动“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蔚然成风。 倾情倾力深化基层治理。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创新构建“一核多圈、多委合一”工作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村居委会和物业企业、业委会等联合办公、解决问题,经验做法入选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聚焦农村、社区、“两企三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打造“振兴链组”工作机制,建成天津市首个区级网约车司机之家,“先蜂骑手”党建品牌入选全国思政工作百强案例。 标本兼治推动减负增效。坚持关爱基层、体谅基层、赋能基层,探索实施制发文件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制度,全区文件、会议数量压减超30%。在天津市率先完成镇街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和基层挂牌清理工作,基层事项得到有效规范,减负获得感持续增强,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办实事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
来源:《旗帜》杂志